音樂家 小知識

十月壽星 李斯特



通常一提到李斯特(Franz Liszt, 22 October 1811 – 31 July 1886),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炫技的鋼琴作品,這的確是李斯特音樂中最吸睛的部分但不是全部,相較於與他同時期的音樂家如蕭邦、舒曼、孟德爾頌等人,李斯特十分的長壽,生涯也歷經了不同時期的轉變,他非凡的魅力、對音樂的探索、慷慨的為人、對宗教的信仰都造就了他十分多樣的音樂表現。

 

出生於匈牙利,李斯特從小就是個神童,在音樂家父親啟蒙下開始學習鋼琴,九歲時登台演出受到廣大的歡迎,當地貴族有錢人贊助李斯特來到維也納學習,在維也納李斯特跟隨徹爾尼學習鋼琴也跟隨薩利耶里學習作曲,1823李斯特全家搬到巴黎學習,在那里也舉行了許多成功的音樂會演出,1827年他的父親過世,次年他與同年齡的學生嘉洛琳相戀卻遭女方父親禁止,這件事帶給他非常大的打擊,也讓他開始思索人生與宗教信仰,為補足以前所受的教育欠缺他開始廣泛的閱讀和接觸其他藝術,在1830-1832年間李斯特接觸到三位當代的傑出音樂家,分別對他造成了不同影響,帕格尼尼的超技小提琴音樂激發李斯特探索鋼琴技巧,蕭邦高貴詩意的音樂影響了他鋼琴作品的優美氣質,白遼士創新管弦樂技法影響李斯特交響詩的創作及大膽和弦調性的使用,這些影響都使得李斯特創作更上層樓。

 

李斯特一生有許多的風流韻事,他在1834年認識已婚的瑪麗達古夫人,達古夫人為了李斯特離開家庭並移居瑞士,之後兩人生下三個子女,然而李斯特的繁忙巡迴演出及花邊新聞最終結束了這段十餘年的戀情。另外一段十分重要的感情是1847年在基輔遇見已婚的卡洛琳公主,她說服李斯特放下演奏事業專心投入音樂創作,李斯特於是接受了威瑪音樂總監職務,兩人定居於此,這段時間正是他寫下眾多優秀管弦樂及鋼琴作品的時期,然而由於天主教會的反對,李斯特始終無法和卡洛琳公主結婚。經歷了婚姻受阻以及兒女的過世,李斯特投入更多的精神於宗教信仰中,這時的他定居於羅馬寫作了許多宗教相關的音樂也成為神職人員。從1869年起李斯特在威瑪、羅馬、布達佩斯間往返,舉辦了許多大師班及慈善音樂會並且提攜年輕音樂家,生涯晚期他開始嘗試趨近於無調性的創作。1886年李斯特來到貝魯特參加華格納所舉辦的音樂節,不幸在這裡染上肺炎過世。

 

綜觀李斯特的一生,他不只是位技巧驚人的演奏家也是一位開創的作曲家,他拓展了鋼琴作品的技巧及表現力,在浪漫時期推廣了新音樂的發展,提攜後進音樂家,嘗試新的曲式和和聲,並讓音樂與文學、繪畫、宗教等連結,這一切的成就遠超越他所帶給人炫技鋼琴家的印象。

鋼琴學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