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 小知識

除了對到拍點,用節拍器練琴可注意的細節



練習鋼琴甚至任何樂器,節拍器都是必備的好用工具,大家都知道要讓拍點上的音對準節拍器,我個人認為還有其他細節可多留意來幫助練習的成效更好,以下提供一些經驗:

1. 避免不自覺得在拍點加重音:以哈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白鍵練習為例,所有的曲子從頭到尾都是十六分音符的模進,也就是每四個音一組對一拍,學生練習時常為了強調和控制自己對到拍子而在每組第一個音加重音,反而使力度不平均,違背了追求平均順暢的初衷。

2. 掌握精確節奏:有些學生會發現即使拍點對到了,老師上課時仍會指正節奏不對,因為建立在大拍點下節奏的切割比例有問題,以附點節奏為例,當四分音符為一拍,一個附點八分音符加一個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分別是3/4+1/4拍,但有可能學生實際彈出1/3+2/3或1/5+4/5等的組合,加起來一樣是一拍但節奏感是不正確的,這時就要訓練自己慢練在一拍中切四等分的小拍來分配準確的附點節奏。

3. 除了跟上拍子也要顧到其他音樂及技術層面:常見學生開節拍器彈奏樂曲時,速度正確了,但是譜上的指法、連斷、表情樂句全都消失了,指法算是基本的技術層面,如果開節拍器就無法兼顧等於是白練了,而且用節拍器不等於要演奏得死板沒有音樂性,當音學會之後,就要打開耳朵聽自己的音色、跳音、圓滑奏、強弱對比、歌唱性、呼吸等等,否則長時間對著節拍器練習容易陷入機械式的僵硬,反倒成為一個抹煞音樂性的過程。

4. 感受並建立穩定的速度及節奏感:我們使用節拍器的最終目的,是拿掉節拍器還能夠好好彈奏,所以不要只是急著節拍器一打開就開始”追”著它跑,應該是打開之後,感受其步調,然後”並肩同步”一起行走,也可以試試中途切靜音,自己默數幾拍在開啟聲音看是否還是對齊。樂曲找到兼顧音樂性及自身技術的速度後,試試自己先演奏一句再開節拍器確認看是否越來越能靠自身找到恰當的速度。還有節奏拍子抓到之後,在練習中除了聽節拍器,也同時感受節奏所帶來的音樂及肢體律動感和個性。

 

對於許多老師來說願意使用節拍器練習的學生,已是值得鼓勵和讚賞,不過「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希望練習中的調整和體會能幫助大家更上一層樓。

鋼琴學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