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鋼琴的基本手型
良好的基本手型,是鋼琴基本訓練中的重要一環,能夠穩固習慣,才能建立長遠良好的演奏發展。
關於如何找到好的手型,許多書籍和資訊都介紹了好用的方式,以下舉幾個方式提供參考。方法一,將整個手臂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此時手指手掌呈現的自然彎曲弧度就是手型基本該有的樣子。方法二,坐在椅子上,把雙手放膝蓋上,此時手掌手指貼合膝蓋的彎度,就是要使用的手型。方法三,雙手握拳後,自然放鬆放開,即可得到適當的手型。傳統上,亦有做法是讓初學者抓小球或雞蛋來建立手型,這樣的方式則不太適用每個人,因為每個人的手大小不同,球體大小也不同,就會改變手型的彎曲度,另外也可能因為要抓好東西不掉落,而下意識讓手開始緊繃起來。
找到良好手型後,放到鋼琴上要維持住又是另一回事了,常見以上述方式找到自然彎曲手型後,放到琴鍵上卻整個塌掉變形(特別是小朋友),個人認為主因與人平常自然將手放在桌面時的習慣有關,想像一下我們平常坐在書桌前,把手放在桌上的方式是什麼?通常是把整個前臂重量放在桌上,而大拇指和小指側的手掌也都會很自然地靠和貼在桌面,然而把手放在鋼琴上的動作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把這個習慣帶到鋼琴上,就會看到手腕過低、手型被壓垮、小指躺平的狀態。
要防止上述狀態,可以先準備好手型,把前臂提起,緩緩將手從鍵盤上方降落,當五根手指都接觸到琴鍵(拇指為第一指節指甲側邊、其餘四指為指尖及指腹處),停止前臂繼續下降下壓,這樣才是讓手指好好「立」在鍵盤上的狀態。以這樣的狀態,保持肩膀手腕放鬆和訓練手指彈奏,當習慣穩固之後,若需要運用更多手臂重量彈奏再導入運用。
另外,指尖過度彎曲直立,有如爪子在「抓」琴鍵般的動作,也是常見的手型問題。通常這樣的狀況是出現在把手擺在琴鍵上後,發現手型垮掉,於是將手指過度捲曲,變成幾乎以指甲觸鍵,手掌也無法呈現自然拱形,伴隨掌關節凹陷,整個手反而緊繃起來更不靈活。
觀看鋼琴名家彈琴的姿勢各有不同,但我相信在基礎培養階段,先以個固定的良好方式開始,之後再靈活運用探索各種可能性,會是較好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