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初學,也別忘了踏板
曾見過學琴幾年的演奏者,對於踏板的使用和控制還是很陌生,有時甚至索性就不用了,事實上鋼琴在技巧的應用和效果的發揮上,踏板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也許是忙於認音和搞定手指,就把腳放一邊沒有好好訓練,以下分享一些初學者可以開始注意的事項。
腳的放置:初學者很多時候曲子不會用到踏板或者被要求先練手指部分,也因為這樣,許多人就把腳放在踏板邊的地板上休息。個人建議如果身體和手已經保持大致良好的彈奏姿勢而腳可以踩到地板,就開始練習右腳放在踏板上的狀態,主要是熟悉腳掌放置的位子和放鬆自在的感覺,即使目前的曲目中用不到,也還是可以先養成習慣,以免腳總是放在一邊,久而久之連該使用的地方也因為腳沒有在踏板上待命就不用了,或者突然驚覺要用才挪移腳結果妨礙了演奏。至於在良好坐姿下腳還踩不到地板的兒童,輔助踏板也是一個好的選擇,使用輔助踏板就不會有演奏姿勢的折衷或曲目選擇的限制。
理解並練習手和腳的不同步動作:踏板許多時候的作用是作出音與音或和弦與和弦之間完美的連接卻又不重疊,初學者可先理解要做到良好的連接為何腳不會和手同時在拍點一起作動的原因,如何練到協調並且不擾亂彈奏的拍子則需要一步一步地養成。
建立何時該換踏板的概念:遇過一些已會彈小奏鳴曲演奏者,自行處理踏板時會採用“一小節換一次”的模式,詢問為何會這樣踩,聽到的回答是之前經驗中許多曲子好像這樣用,一小節換一次清除混濁的聲音聽起來效果也還可以。這當然不是正確的換踏板概念,我推測會產生這樣的方式可能是因為較簡單的曲子和流行歌許多時候是一小節換一個和弦或者再重複一次伴奏型,所以樂譜上的指示或者老師的建議會是一小節換一次,學生並不知道原因。雖然不見得人人在樂理上會深入到和弦級數、進行、轉調以及聲部配置,但能看出和弦組成、知道和弦在哪裡變換的概念是可以簡單從看譜中養成的,有了這樣的看譜能力,就可建立“換踏板是跟隨和弦變換而踩”的概念,當然鋼琴的音域、音樂的個性、旋律、音色、音量等等的考量都會影響踏板的控制,不過這就屬於更進階的踏板技巧了。